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发动和组织广大新侨投入广州经济社会建设,落实市委第一巡察组《关于对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巡察情况的反馈意见》的整改要求和市侨联十三届三次全委会议工作要求,5月18日上午,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广州新侨联谊会等单位协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战略研讨会”在广州四季酒店隆重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全国各地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以及各大媒体前来参与,共同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广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梁瑞冰应邀出席。会议由广州新侨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主持。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健民: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科创中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将与北京的科创中心、上海的科创中心共同成为我们创新强国的三个支柱。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能在创新方面也作为全国的排头兵、先行者、试验田,在开放创新、协同创新、自主创新方面创造更多的经验,供全国各地来学习。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要抢占全球创新的制高点 广州新侨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一要构建全球创新中心,只有集聚全球的创新要素,抢占全球创新的制高点,才能够真正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其次,我们要打破区域和产业、企业之间的壁垒,构建全球产业创新的生态。同时,一定要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优势,在通关效率和创新动能方面要进一步转变,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耀武:粤港澳大湾区要有创新自信,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创新的关注度非常高,曾有报告及专家指出,中国的创新能力已经到了要让硅谷的科技公司要么要有一个针对中国的方案,要么要有一个包含中国的全球战略,并且他也提出来美国硅谷的发展,要么是把优秀的中国作为一个合伙者,要么是作为一个日益强大的竞争者,我觉得这是给粤港澳大湾区的提问,我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方将来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精彩的答案。 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人才输送起着重要的作用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物联网研发部总监高民:世界级的湾区需要世界级的大学,同时世界级的大学也需要世界级的湾区。香港科技大学从建校开始就鼓励创新创业,有很强的基础科研力量,同时聚集着一大批人才,这些优势,都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澳门城市大学研究员、博士后胡坤:人才和信息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澳门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同时,信息化也是横琴自贸区和前海自贸区等地在信息化的定位上目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建设中得到解决。 会议还邀请了广东省发改委区域经济处处长陈旭、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所长龙开元、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士运、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李春成、深圳大学经济转型与创新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初大智、香港中国工程师学会主席唐伟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部门副总监仝小民、广州无线电集团总裁黄跃珍等专家代表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李志坚理事长总结: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要从全国、全球的角度提出思路和建议;要坚持对内和对外的开放新格局;要实现三大变革包括在质量、效率、动能上的变革;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 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亚研院”)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由从事创新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共同发起和组建的社会智库,是“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广东省首批重点智库、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入选“2017中国核心智库”、“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亚研院立足于中国华南最大的中心城市广州市,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开展创新经济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 亚研院定位“产业智库,创新先锋”,为政府、园区、企业、投资者提供专业研究与咨询服务;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推动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社会智库,公共决策咨询领航者。